俄乌战局定调?俄日灭乌军1495人,美专家:乌克兰已陷入"死局"?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2:10 点击次数:107
俄罗斯新闻社报道,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・米尔斯海默近期在博主安德鲁・纳波利塔诺的YouTube频道上发表访谈,就俄乌冲突局势给出明确判断:无论乌克兰能否持续获得美国或欧盟的支持,都绝对无法打败俄罗斯。
这一观点从学界视角出发,结合当前战场态势与外部支持现状,引发外界对俄乌冲突走向的进一步关注。
“谁能声称欧洲和乌克兰能够实现欧洲、美国和乌克兰共同未能实现的目标?答案是:他们做不到。”米尔斯海默在访谈中着重强调,此前美国与欧盟曾联合乌克兰,通过军事援助、经济支持等多种方式助力乌克兰对抗俄罗斯,即便三方联动投入大量资源,仍未达成“击败俄罗斯”的预期目标。
如今若失去美国的核心支持,仅依靠欧洲与乌克兰自身的力量,更无可能扭转战局,实现此前设定的战略目标。
在分析乌克兰当前的处境时,米尔斯海默指出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面临“艰难抉择”,而乌克兰民众也需做好应对后续复杂局势的准备。他进一步针对基辅当局剩余的战略选择展开深入探讨,尤其对乌克兰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方向提出质疑,认为现有选项难以改变战场被动局面。
展开剩余51% “他们打算做什么?发动像2023年6月那样的攻势吗?我认为这行不通:乌克兰人在军事上处于劣势,他们在战场上陷入了严重的困境。”米尔斯海默直言,2023年6月乌克兰发起的大规模反攻行动,曾被寄予扭转战局的期望,但最终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,未能打破战场僵局。
如今乌克兰在兵员补充、装备供应、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压力进一步加大,军事上的劣势愈发明显,若继续采取类似的大规模进攻行动,不仅难以取得成效,还可能加剧自身损失,使战场处境更加艰难。
此外,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的最新战场报告也从侧面印证了当前局势。
报告显示,俄军正持续向乌克兰防线纵深推进,在近期多场战斗中,乌克兰武装部队遭受显著损失,具体包括多达1495名官兵伤亡,另有两辆坦克、十辆装甲战车、18门火炮、13个电子战站以及18个弹药库被俄军摧毁或缴获。这些数据直观反映出乌克兰在战场上面临的压力,也为米尔斯海默的观点提供了现实依据。
作为国际关系领域的知名学者,米尔斯海默长期关注大国博弈与地缘政治议题,其此次表态并非单纯基于军事数据的判断,更包含对外部支持可持续性、俄乌双方战略韧性等多维度的考量。
当前,美国与欧盟内部对乌支持的分歧逐渐显现,部分国家因自身经济压力、能源安全等问题,对持续援助乌克兰的态度趋于谨慎,这一背景下,米尔斯海默关于“乌克兰无法击败俄罗斯”的判断,进一步凸显出乌克兰当前战略选择的局限性,也让外界对俄乌冲突的长期化、复杂化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知。
发布于:河南省